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察要闻

市院夯实传播法治精神生动实践

作者:zzjcy 时间:2025-08-12

八五”普法以来,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紧扣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,将普法工作与检察职能深度融合,通过高位统筹、精准施策、创新载体,让法治阳光照亮社会每个角落,为法治枣庄建设注入强劲检察动能。

一是高位布局聚合力,构建普法“大格局”。

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将普法工作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构建起“党组主抓、部门协同、全员参与”的立体化体系。党组书记带头部署普法工作,班子成员履行“一岗双责”,每年制定普法计划和责任清单,实现普法与检察业务“同部署、共落实”。

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,打造“立体化”学习矩阵。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法,“枣庄检察大讲堂”以“专家讲座+专题研讨”的方法延伸学习深度,引导干警深度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伟力。

聚力打造“屹腾讲堂”“青檀讲座”“翼云沙龙”系列检察教育培训品牌,搭建“讲堂+讲座+沙龙+外出培训”立体化分层次教育培训体系,与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法治课题研究。“蓝锋”“蓝锐”职务犯罪办案团队以案释法,形成“办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示范效应,相关做法被省检察院推广。

二是精准施策惠民生,普法靶向“全覆盖”。

“同学们,遇到校园欺凌要勇敢说‘不’,法律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!”这是检察官法治副校长在课堂上的常见场景。全市120余名检察干警担任200余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,推出“订单式”普法课程,覆盖学生96万余人次。

针对不同群体未成年人,创新“分类施教”模式。对初高中学生开展“两反两防”教育,对职业学校学生侧重反诈宣传,对低龄女生强化防性侵自护教育。《模拟法庭》情景法治课堂全市70余万师生和家长在线收看,获评全省检察机关“法治进校园”精品网课;山亭区检察院“双师”课程覆盖全区乡村中小学,薛城区“一数未光”智能帮教平台入选全省数字法治优秀案例,滕州市“娜样青春”网课获评最高检十佳新媒体品牌。

“这本手册太实用了,帮我们避开了合同签订的‘坑’!”拿到《服务企业发展法律风险提示手册》的企业家赞不绝口。市检察院聚焦企业需求,走访企业860余家,开展“千企问需”调研,解决法律难题69个,编发的风险提示手册被企业称为“法治护身符”。

枣庄市人民检察院以常态化普法宣传为基础,紧扣重要时间节点与专项任务,构建起层次分明、覆盖全面的普法工作机制。在日常时段,通过常态化宣传筑牢普法根基;每逢重要时间节点,则开展集中宣传,强化普法声势;针对公益诉讼、安全生产、乡村振兴、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,实施定期宣传,精准对接需求。“检察开放日”更是让司法过程“看得见、听得懂、能监督”。

三是创新载体提质效,奏响法治“最强音”。

“没想到检察普法这么接地气!”网友对“枣检普法”视频号的评价道出了新媒体普法的魅力。枣庄市人民检察院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网民阅读习惯及喜好变化,树立精准传播、分众传播、互动传播理念,打造“检察+普法”新模式,开创《检察那些事儿》和《枣检普法》两个专栏,发布原创作品226期,总阅读量达1000万+,作品被分享推荐10.2万余次。市中区院《少年有梦、法不可违》动漫、薛城院《选择人生》微视频被全省推广。

走进台儿庄区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,互动体验区的青少年正通过VR技术学习法律知识。全市检察机关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2个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2个,开展“沉浸式”普法活动460场次,接待参观群众5.2万人次。山亭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心理健康展厅开展心理疏导259人次,市中区院“公益诉讼联络站”成为基层普法的“前沿哨所”。

如今的枣庄,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显著提升,企业守法经营理念深入人心,群众遇事找法成常态,这些背后,是枣庄检察人用初心守护公平、用行动传播法治的生动实践。下一步,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深化普法与检察职能的融合,以更鲜活的案例、更创新的载体、更务实的举措,让法治精神融入城市血脉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检察力量。